看“新景漂”们各显身手!就在今晚江西卫视青花郎《2024中国礼·陶瓷季》
今天,零点跨年时刻!江西卫视青花郎《2024中国礼·陶瓷季》纽约纳斯达克大屏新年首发!一起开启2025,一同迎接2025!祝大家新年快乐! 青花郎《2024中国礼·陶瓷季》第六期将于1月1日(今晚)21:15在江西卫视播出 。本期“新景漂”们各显身手,为外国专家定制瓷礼! 青花郎《2024中国礼·陶瓷季》是由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倾力打造的陶瓷文化节目,由杨澜携12位陶瓷创作人入驻“中国礼工坊”,为五位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外国专家定制陶瓷“中国礼”。每周三21:15锁定江西卫视, 一起共赏文化瑰宝! 本期中国礼的创作主题是 礼赠埃及籍植物内生菌专家奥萨马·穆罕默德先生。荣获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2014年,奥萨马通过“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来到新疆生地所进行学术研究。致力于盐渍化土壤改良和干旱区农业发展。目前,奥萨马已经成为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特聘副研究员,在干旱区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的挖掘与功能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发表细菌放线菌新目3个、新科6个,新属及新种数个,目前已筛选出多个能够帮助农作物生长的抗病促生菌株,有望应用到中国和埃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 为了纪念自己与中国的感情,奥萨马特意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 “金山”,取自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天山。 江西卫视青花郎《2024中国礼·陶瓷季》为表达 对奥萨马·穆罕默德的敬意和感谢,为他匠心定制陶瓷“中国 礼”。 SVG布局丨点击图片查看“中国礼” SVG布局丨点击图片查看“中国礼” SVG布局丨点击图片查看“中国礼” 在青花郎《2024中国礼·陶瓷季》中,12位陶瓷创作人分成三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紧张创作。他们面临的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如何将中埃友谊与科研精神融入作品的考验。每 一位创作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努力在设计中结合文化元素,强调手工艺与创新的结合。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创作人的梦想与希望,传递着中埃之间深厚的友谊。 洛阳姑娘卫晶晶是釉下五彩非物质文化传承人,2007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艺术设计专业,2009年开始独立创作,专注研究陶瓷釉下彩瓷画已经17年了。在景德镇的17年间,她从学生变成了传承人,从大学生变成了开个展的艺术家,从漂泊一人到成家立业,目前人生所拥有的几乎都是景德镇给予她的,作为新景德镇人她也担负起了陶瓷匠人的责任,发扬釉下五彩,励志用工笔描绘自己所经历的世界。 祝琛常用“在景德镇我很幸运”来概括自己十一年的“景漂”生涯。大一时,他初次尝试制作绞胎瓷,幸运的是,别人都说难做的绞胎瓷,他一试即成,这给了他极大的自信。然而,自那之后的三年里,他仅2次制作成功。2013年,他顺利考上陶大的硕士,从此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心都转移到了景德镇。在学习之余,他继续钻研绞胎瓷,并坚持着陶瓷学生常见的兼职——出摊儿。说来也怪,那半年里,他的绞胎瓷竟然一件都没卖出去,困难时连购买泥巴的钱都捉襟见肘,市场的不认可让他萌生了离开景德镇的念头。就在祝琛心灰意冷时,一位客人买走了他所有的作品,是这位客人给了他坚持下来的信心。随后,他的绞胎瓷在景德镇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如今,祝琛在景德镇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拥有了稳定的客源,也坚定了成为新景德镇人的决心。 谢长敏从央美毕业后来到景德镇陶大任教,从2001年接触泥塑,二十载有余,2018年他有了另一个身份——“世界邮票上的中国艺术名家”,其作品登上了世界各国邮票,也因此被更多人所看见、喜爱,47岁的他在景德镇有份热爱的工作,有个温馨的家庭,也有了孜孜不倦对于泥塑上下求索的状态。 在节目最后,将由4位陶瓷主理团成员、10位来自全国各艺术领域的权威代表组成的陶瓷鉴赏团、100位线下观众共同投票,选出计分相加票数最高的作品。期待评审团的投票结果,看看究竟哪一件作品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赠予奥萨马·穆罕默德的“中国礼”。 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一位位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共同守护着陶瓷文化的根与魂。 泥与火的交融创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一件件精美瓷器曾跨越山海,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号。 在江西卫视青花郎《2024中国礼·陶瓷季》 里,我们看到了中国陶瓷艺术如何成为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的桥梁,也期待着它在国际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 让我们一同期待今晚21:15的精彩节目,见证“中国礼”的诞生! 来源:江西卫视艺术+工作室 编辑:陶素宁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让更多人知道 点亮↓↓ 在看 鼓励一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搜索
-